医学科学·肝癌研究新突破!老药新用克服免疫治疗耐药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合作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干扰素α改善糖代谢和免疫微环境”,该研究发现干扰素α可通过纠正糖代谢失衡的方式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ICB)耐药,并提出两者联合治疗肝癌的新策略。本研究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继2009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发表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升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2022年樊嘉院士领衔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将干扰素α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辅助治疗纳入证据等级1后,干扰素在抗肝癌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的又一突破。
图片来源:Pexels
工程材料·俄研发超声波止血仪器
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和圣彼得堡第一国立医科大学正在研发一种使用高强度超声波止血的仪器。该仪器可作用于受损血管,加速血小板栓塞的自然形成。使仪器,伤者治疗时间可多出一倍,还可用于紧急手术,包括治疗在战场上的伤员。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人口健康指标分析与医疗数字化实验室负责人斯坦尼斯拉夫·奥茨塔夫诺夫表示,迄今为止,此仪器只在实验室中使用,还不是可用于治疗患者、用于临床实践的经过认证的医疗设备。
图片来源:Pexels
信息科学·新机器人系统助外科医生远程治疗中风
4月1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了一种远程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外科医生对中风或动脉瘤患者进行快速远程治疗,以在保护其大脑功能的关键时间窗口内安全地对患者进行手术,挽救患者生命。该团队使用机器人系统清除模型中难以触及区域的模拟凝块。他们引导导线穿过血管,绕过尖角和转弯,到达研究人员模拟凝块的区域。当他们将导丝引导至凝块,外科医生就会采用标准的血管内方法将微导管沿导线穿入凝块部位,并成功切除了凝块。
图片来源:Pexels
化学科学·可食用荧光丝标签能识别假药
在线药店的爆炸式增长和供应链问题,使造假者更容易从假药或掺假药物中获利。韩国研究人员用荧光丝蛋白创造了可食用标签,可直接放置在药丸或药液中。标签中的代码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读取,以验证这些药品的来源和质量。因为一些药液是基于酒精的,研究人员将编码的丝膜放入透明的苏格兰威士忌瓶中,发现荧光代码仍可通过应用程序读取。最后,研究人员发现荧光丝蛋白被胃肠酶分解,这表明丝蛋白不仅可食用,还可以被人体消化。研究人员表示,将这些可食用的代码放在药丸或药液上,可使患者及其护理人员避免无意中使用假药。
图片来源:Pexels
近期截稿期刊
国际医药研究前沿
国际医学与数据杂志
国际护理学研究
国际金融进展
建筑工程进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
现代工商管理
科学发展研究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
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OAJRC,OpenAccessJournal Research Center, https://www2.oajrc.org/)是一家聚焦于国际开放获取(OpenAccess,亦称“开源”)英文及中文期刊的研究、出版和发行机构,总部位于英国,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研究范围涵盖生命科学、医药卫生、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信息通讯、人文社科等领域期刊,旗下中文开放获取期刊研究平台将建设成为一站式的中文开放获取科技期刊集成平台,集中展示、导航中文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强化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提升中文科研成果及期刊的全球学术影响力,
OAJRC的用户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用户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数百位院士、学会主席、副主席、主委、副主委、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众多专家学者。